升温确实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2℃时,发生率可能较平时升高66%。高温通过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异常收缩舒张、脱水等多重机制诱发脑卒中,且风险随温度上升持续攀升。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剧增,若未及时补水,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血管因高温扩张后血压骤降,或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引发血管收缩,均可能造成脑部供血异常。高温相关的情绪波动、睡眠不足也会间接升高血压和血栓风险。
夏季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
- 定时补水:每日饮水1.5-2升,避免酒精和含糖饮料,老年人需主动饮水。
- 控温防骤变:空调温度建议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超过10℃。
- 稳定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药,避免因血压波动诱发卒中。
- 识别早期症状:突发面部不对称、单侧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特别提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是高温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若出现头晕、频繁哈欠等先兆,切勿误判为中暑,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