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确实会引起皮肤皲裂,尤其是秋冬季节或寒潮来袭时,低温导致皮肤血管收缩、油脂分泌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进而引发干燥、粗糙甚至裂口。手部、脚后跟等暴露部位最易受影响,严重时可能伴随疼痛或出血。
- 低温与皮肤屏障破坏:寒冷环境下,皮脂腺活跃度降低,天然油脂膜变薄,皮肤锁水能力下降。冷空气加速角质层水分蒸发,使皮肤弹性减弱,出现细小裂纹并逐渐加深。
- 血液循环受阻:血管收缩导致皮肤供血不足,细胞修复能力减弱,皲裂后愈合速度变慢。若长期暴露于冷风或干燥环境,裂口可能发展为Ⅲ度皲裂(深达皮下组织)。
- 外部刺激加剧问题:频繁洗手、使用热水或强效清洁剂会进一步剥离皮肤油脂。高原、强风地区或户外工作者风险更高,需额外防护。
预防与缓解建议:日常涂抹含尿素、凡士林的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穿戴保暖衣物减少冷风直吹;饮食补充维生素A/E(如胡萝卜、绿叶蔬菜)以增强皮肤耐寒力。若已出现裂口,可短期使用水杨酸软膏促进愈合,感染时需及时就医。
提示:皮肤皲裂虽常见,但科学护理可有效避免。寒冷季节需提前加强保湿,尤其儿童、老年人及敏感肌群体更应重视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