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确实可能增加体癣的发病风险,主要原因是雷雨后的湿热环境为真菌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而皮肤长时间潮湿或接触污染水源会破坏屏障功能。关键风险因素包括:高温高湿、汗液滞留、共用物品污染,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易感性。
-
湿热环境助长真菌繁殖
雷阵雨后的闷热潮湿天气(尤其是夏季)会加速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滋生。真菌在湿润皮肤表面(如腹股沟、腋下等褶皱部位)更易附着并引发环状红斑、脱屑等典型体癣症状。 -
皮肤屏障受损
雨水或汗液长时间滞留会软化角质层,若未及时清洁干燥,真菌更易侵入。例如,淋雨后未更换潮湿衣物、穿不透气的鞋袜等行为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 -
间接接触传播
雷雨天气可能污染公共环境(如积水、潮湿的公共座椅),通过共用毛巾、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真菌。宠物在雨天外出后也可能携带真菌,增加家庭成员感染风险。 -
高危人群需警惕
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免疫力低下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因皮肤抵抗力较弱,雷雨后更易发病。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保持皮肤干爽,避免搔抓以防扩散。
预防提示:雷雨后及时擦干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选择透气衣物并勤换洗;避免赤脚涉水或共用个人物品;若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尽早使用抗真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