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会显著加重心血管负担,尤其对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2.1%,且高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供血不足及电解质紊乱,直接诱发心梗、脑卒中等危急情况。
高温加重心血管负担的机制
- 心脏超负荷运转: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心脏需泵出更多血液散热,同时维持器官供血,导致心肌耗氧量激增,易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衰。
- 血液黏稠度升高:大量出汗脱水使血液浓缩,血栓风险增加,可能堵塞冠状动脉或脑血管。
- 电解质失衡:钾、钠等电解质随汗液流失,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诱发致命性心律异常。
- 情绪与睡眠干扰:高温易引发烦躁、睡眠不足,导致血压波动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
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更易受高温影响。这类人群需避免正午外出,及时补水(每日至少2000毫升),并保持清淡饮食。
科学防护建议
- 避开高温时段:户外活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
- 缓慢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避免冰水刺激血管。
- 监测健康指标:慢性病患者需规律服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高温对心血管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前预防和科学应对是关键。若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