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增加中风风险,尤其是对“三高”人群和老年人。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血压波动,同时血管异常收缩或扩张,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的发生概率。以下是具体机制和防范要点:
-
血液状态改变与血栓风险
高温促使排汗增多,若水分补充不足,血液会因脱水变得粘稠,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脑血管可能引发缺血性中风。夏季腹泻或电解质失衡进一步加剧血液浓缩问题。 -
血管应激反应与血压波动
高温环境下,血管为散热扩张,心脏负荷加重;而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又会导致血管收缩。这种反复波动使血管内皮受损,尤其对高血压患者,可能诱发脑血管破裂。 -
高危人群的特殊性
“三高”患者及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高温易引发其血压、血糖失控。夏季作息紊乱(如熬夜)会干扰激素分泌,间接升高脑血管压力。
防范建议: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避免骤冷骤热;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头晕、言语不清等前兆,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