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确实容易导致疲劳感,主要与湿度高、气压低、光照不足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进而引发乏力、困倦等不适。以下是具体原因和应对建议:
-
湿度与代谢影响:梅雨季空气湿度常超过70%,汗液蒸发减慢,身体散热效率降低,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且易感到闷热疲惫。湿气重还会加重脾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进一步削弱体力。
-
光照不足与生物钟紊乱:持续阴雨减少阳光照射,抑制褪黑素正常分泌,可能扰乱睡眠周期,导致浅眠或早醒。维生素D合成不足可能影响神经和肌肉功能,加重疲劳感。
-
低气压与供氧问题:梅雨季气压较低,空气中氧含量相对减少,可能引发轻微缺氧,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更明显。
-
情绪与心理压力:潮湿环境限制户外活动,社交减少易引发情绪低落;光线不足还可能诱发季节性情绪失调(如抑郁倾向),间接导致精力下降。
应对提示: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适当使用除湿设备;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D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白天尽量接触自然光,规律作息;轻度运动(如瑜伽、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若疲劳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问题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