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已正式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强调早防早治,并对患者分层管理及干预方式作出优化调整。
中国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根据中国人群流行病学数据更新诊断标准,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被纳入高血压范畴,以降低潜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新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级:一级为130~139/80~89毫米汞柱,二级为≥140/90毫米汞柱,同时将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两类。高危患者需立即干预,包括联合用药或单片复方制剂治疗。指南建议所有患者4周内实现早期血压达标,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时药物控制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尽管患者总数可能增至约4.9亿,但早期管理可大幅降低心梗、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高额治疗费用。居家监测时优先选择符合标准的电子血压计,注意袖带适配性、测量姿势及正确记录数据。此次调整凸显中国国情特色,强调通过关口前移防控策略提升公共健康效益。建议中青年群体定期自查血压,配合医疗指导进行综合干预以维护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