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归档病历原则上不能直接修改,但确有必要的,需经审批后在原内容旁补正或提供情况说明。
归档病历是患者出院后整理装订并存档的医疗文件,其核心要求是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直接删改原始记录属于违规行为。若归档病历发现错误或信息需更新,必须通过合规方式修正。
-
修改条件与审批流程
归档病历的修改需满足特定条件,如诊疗信息发生实质性变化且需纠正错误。此时,医疗机构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由内部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在原内容旁以补正方式补充或更正,同时明确标注修改原因、时间与责任人。 -
补正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不得直接删除原内容,而应保留错误记录清晰可辨,旁边补充正确信息并签名。例如,患者姓名或日期错误可附加附注说明,确保修改全程透明可追溯,避免引发篡改质疑。 -
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病历已用于司法、行政审查或患方已复印封存,则原则上禁止修改。确需补充材料时,可通过情况说明文件另附证据,原始病历仍需保持原貌并留存审批记录。 -
电子病历的权限管理
电子归档病历的修改需通过系统操作,仅限具有权限的医务人员按规范执行,系统需记录修改痕迹与操作时间,确保流程可被追溯。
病历的合规修改是保障医疗质量与法律效力的核心环节,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专家共识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法律或伦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