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看病可以走医保,但需提前备案并符合参保地政策,报销比例通常低于本地就医。 关键点包括:备案流程线上化、急诊可事后补手续、报销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原则。
-
备案是前提
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地方平台完成线上备案,需提交身份证、社保卡等材料。未备案可能无法报销或比例大幅降低,急诊等情况可就医后补办。 -
报销规则差异大
报销范围按就医地医保目录执行,但起付线、比例和封顶线由参保地决定。例如,上海参保者在北京就医,药品能否报销看北京目录,具体金额按上海政策计算。 -
三类情况分类处理
- 转诊:由本地医院开具证明,报销比例较高;
- 长期异地居住:需提供居住证明,备案后享受待遇;
- 急诊:无需提前备案,但需保留病历和票据补办手续。
-
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扩围
高血压、糖尿病等5类慢特病门诊费用已支持跨省直接结算,无需垫付,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异地就医前务必咨询参保地医保局,确认政策细节,避免因材料不全或流程错误影响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