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可能引发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关键机制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硬化加速、微小动脉瘤形成及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血压如何引发脑梗塞?
-
血管内皮损伤
高压血流持续冲击血管壁,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沉积并形成斑块,逐渐堵塞脑动脉。 -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高血压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渗入血管壁,斑块破裂后诱发血栓,直接阻塞脑部供血血管。 -
小动脉病变
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或形成微动脉瘤,易破裂或闭塞,引发腔隙性脑梗塞。 -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剧烈波动(如突然升高)可能导致斑块脱落或血管痉挛,造成短暂性脑缺血(TIA)或完全梗塞。
高危人群与预防建议
- 高危人群:5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
- 关键措施:定期监测血压(目标<140/90 mmHg)、低盐饮食、规律服用降压药、戒烟限酒。
总结:高血压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