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脱漏是一种因心律失常导致心房激动无法完全下传至心室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典型表现为脉搏间歇性脱漏,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重者可能导致头晕、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其根本病因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常见疾病包括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如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生理性状态(如运动员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脉搏脱漏的发生机制是心脏电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心脏收缩不协调。器质性心脏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会直接损害传导系统;而部分健康人群或运动员可能因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出现暂时性传导阻滞。症状轻重不一:偶发脱漏可能无碍,但频繁脱漏(心率低于50次/分钟)会引发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诱发阿-斯综合征,表现为突然晕厥或抽搐。
诊断依赖心电图、动态监测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因病因差异而异。无症状的二度Ⅰ型传导阻滞通常无需治疗,但二度Ⅱ型或症状明显者需药物干预(如阿托品)或植入心脏起搏器。高危人群需定期复查,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或过度劳累。值得注意的是,脉搏短绌(心率与脉率不一致)常与脱漏共存,多见于房颤患者,需通过专业诊断区分。
脉搏脱漏既是健康警讯,也可能是生理适应的表现。若出现持续性心悸、乏力或头晕,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合理用药及避免极端情绪波动,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或已知心脏病患者,建议佩戴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律变化,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