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痹阻是中医术语,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脉络阻塞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浊或寒凝阻滞心脉,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有相似之处。
主要表现
- 典型症状: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常放射至左肩臂,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可缓解。
- 伴随症状:气短、乏力、头晕,部分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或唇甲青紫。
- 危险信号: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濒死感,提示急性心脉闭塞,需紧急就医。
常见病因
- 气滞血瘀:长期情绪抑郁或压力大,导致气血瘀阻。
- 痰浊内阻:肥胖、高脂饮食使痰湿积聚,阻塞心脉。
- 寒凝心脉:外感寒邪或阳虚体质,血管收缩加剧血流不畅。
调理与预防
- 中药调理:常用丹参、川芎、三七等活血化瘀药,痰浊者加瓜蒌、半夏。
- 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戒烟限酒。
- 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焦虑,可通过冥想或深呼吸疏解气滞。
心脉痹阻需早发现、早干预,若反复胸痛或症状加重,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心血管病变。日常养护心脉的关键在于通气血、祛痰瘀、防寒凝,结合中西医手段综合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