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电信号异常导致的快速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跳突然加速(通常超过100次/分钟),且冲动起源于心房、房室结或心室等非窦房结部位。这种病症可能引发心悸、胸闷甚至晕厥,但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有效控制。
-
发病机制
心脏正常节律由窦房结主导,而异位性心动过速因心肌细胞异常放电,导致电信号从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提前触发。常见类型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室性心动过速,后两种可能危及生命。 -
典型症状
患者会突然感到心跳剧烈、规律或不规律加速,伴随出汗、气短或头晕。发作时间从数秒到数小时不等,部分人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或眼前发黑,需警惕心室颤动等恶性转化。 -
诊断方法
心电图(ECG)是核心检查手段,可捕捉发作时的心电特征;动态心电图(Holter)用于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异常。心脏电生理检查能精准定位异常起搏点,指导后续治疗。 -
治疗与预防
- 急性发作:通过valsalva动作(屏气用力)或药物(如腺苷)终止心动过速。
- 长期管理: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减少复发,射频消融术能根治特定类型。
- 生活方式:避免咖啡因、酒精及过度疲劳,定期监测心率。
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是关键,若频繁发作或伴随胸痛、意识丧失,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多数患者经干预后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