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腕(手腕下垂)通常由桡神经损伤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保守治疗(如固定、药物、康复训练)或手术修复神经。关键处理要点包括:早期诊断、避免二次损伤、针对性康复及必要时手术干预。
1. 明确病因与诊断
垂腕最常见于桡神经受压或损伤,如外伤、骨折(如肱骨中段骨折)、长时间压迫(如“周末麻痹”)或糖尿病等疾病。需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或影像学确认损伤位置和程度。
2. 急性期处理
- 固定保护:用腕部支具或石膏保持手腕背伸15~30度,避免肌腱挛缩。
- 药物辅助: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 避免加重:减少患肢负重,防止神经进一步受压。
3. 康复训练
- 被动活动:轻柔牵拉手指和腕关节,防止僵硬。
- 肌力训练:逐步练习手腕背伸(如橡皮筋抗阻训练)。
- 电刺激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 手术指征与时机
若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或神经完全断裂(如开放性损伤),需手术松解压迫、吻合神经或移植修复。术后仍需长期康复。
5. 预防与日常注意
- 避免长时间趴睡压迫手臂,骨折后及时复查。
- 控制慢性病(如糖尿病)以减少神经病变风险。
总结:垂腕恢复需结合病因科学干预,早期康复至关重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