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压痛通常由骨关节病变、炎症或损伤引起,可通过药物、理疗、固定及功能锻炼综合缓解,关键处理包括明确病因、对症止痛和防止病情加重。
-
明确病因诊断
出现骨压痛需及时就医,通过X光、CT或核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为关节炎、骨折、风湿或血液循环问题。针对性治疗可避免延误病情。 -
药物与物理疗法
- 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缓解疼痛和炎症。
- 外用药物:局部涂抹消炎药膏辅助止痛。
- 冷热敷: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
固定与保护措施
骨折或严重损伤需石膏、夹板固定,减少活动避免二次伤害。肋骨等部位疼痛可佩戴支具稳定患处,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
康复与功能锻炼
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过度负荷。
若骨压痛伴随肿胀、活动障碍或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