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压痛通常由外伤、炎症或骨质疏松引起,可通过冷热敷、药物止痛、适度活动及营养补充缓解。关键处理要点包括:及时消炎镇痛、避免过度负重、补充钙质及就医排查病因。
-
冷热敷处理
急性损伤(如扭伤、撞击)后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减轻肿胀和疼痛;慢性疼痛或炎症(如关节炎)可用热毛巾或暖水袋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僵硬。 -
药物缓解疼痛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短期止痛消炎;局部疼痛可涂抹双氯芬酸钠凝胶。若疼痛持续超3天或加重,需就医排除骨折、感染等严重问题。 -
调整活动方式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剧烈运动,选择低冲击活动(如游泳、瑜伽)。骨质疏松患者需防跌倒,必要时使用护具支撑。 -
营养与生活习惯
每日摄入钙(牛奶、豆制品)和维生素D(鱼类、晒太阳),戒烟限酒以减少骨质流失。超重者减重可降低关节负担。
提示: 若骨压痛伴随红肿、发热或活动受限,可能提示骨折、骨髓炎等,需尽快拍片检查。日常防护结合对症处理,多数情况可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