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肌麻痹是一种由舌咽神经或舌下神经损伤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舌体运动障碍、伸舌偏斜、吞咽困难及发音不清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及肿瘤等,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明确诊断。
舌肌麻痹的核心表现是舌体运动异常,患者伸出舌头时会出现明显偏斜,左侧麻痹偏向左,右侧麻痹偏向右,伴随的症状包括呛咳、吞咽障碍、语言不清及舌体萎缩。其核心病因涉及两类神经损害:中枢性损伤多由脑卒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延髓空洞症等疾病引发;周围性损伤则与颅底骨折、肿瘤压迫或手术误伤相关。特定病灶还会引发延伸症状,例如延髓空洞症患者同时出现舌肌萎缩与震颤,而颅底凹陷症患者多伴有短颈、后发际低等外貌特征。诊断的关键步骤包括细致的体格检查(观察伸舌偏斜与舌肌状态)、影像学手段(如MRI明确颅脑病灶)、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以及肌电图检测神经肌肉功能。治疗原则以病因干预为核心: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需支持性营养与呼吸管理;针对颅脑病变则可能需要手术减压或肿瘤切除;中风后遗症需配合康复训练;外伤性损伤在急性期处理后,康复锻炼尤为重要。部分症状如吞咽困难可能引发窒息风险,患者一旦出现持续舌体偏斜或吞咽障碍,需立即就医排查急症风险。预防需注意避免头颈部外伤,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