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由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可能涉及中枢性或周围性两类病因,常见表现为口眼歪斜、闭眼困难及面部表情丧失。
面神经麻痹根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面瘫主要由大脑皮质及皮质核束损伤引发,如脑血管病、脑肿瘤或炎症等,通常仅表现为下半面部肌肉瘫痪,不影响眼睑闭合功能。周围性面瘫则因面神经核或分支受损引起,如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最常见)激活后诱发炎症,或耳部疾病(中耳炎)、外伤、糖尿病并发症等。寒冷刺激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病毒感染风险,成为常见诱因。
面神经麻痹的核心机制是面神经受压与缺血性损伤。面部神经通过狭窄的骨骼管,炎症或压迫会导致局部水肿,加重神经压迫并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免疫系统紊乱或外伤患者恢复过程可能更慢,需长期干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中枢性需针对原发病处理,而周围性则包含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物理疗法及高压氧舱治疗等。
及时诊断与科学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一侧面部僵硬、鼓腮漏气或耳后疼痛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避免遗留永久性后遗症。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冷风直吹、加强免疫力及控制血糖等基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