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短暂性肠麻痹表现,多因手术刺激、麻醉抑制或活动减少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通常在术后2-5天内发生,可通过调整饮食、早期活动和药物辅助缓解,但严重时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
术后腹胀的本质是肠道蠕动暂时性停滞,气体和内容物积聚引发腹胀。主要原因包括手术直接刺激肠道、麻醉药物抑制神经传导、术后镇痛药干扰菌群平衡,以及长期卧床减少胃肠动力。症状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严重时可伴有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腹胀的诊断需结合症状与检查,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判断肠鸣音情况,必要时使用X线、CT等明确是否存在肠梗阻。治疗上,轻中度腹胀可通过术后6小时开始翻身、尽早下床活动、顺时针腹部按摩等促进排气,严重时可采用药物如新斯的明增强蠕动。日常需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适量补充钾元素预防电解质紊乱,并警惕持续腹胀、发热等需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
术后腹胀本质是可逆的短期功能紊乱,但患者需与医生密切配合,通过科学护理加速肠道恢复。若伴随剧烈腹痛或长时间无缓解,需及时排查肠粘连或梗阻风险,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