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处理需要综合多方面措施,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进行支持治疗、处理并发症、必要时采取人工肝支持及肝移植等,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肝衰竭的处理首先强调早诊断和早治疗,在明确病因基础上制定方案。若由乙肝病毒引起,首选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若是药物性肝衰竭,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N - 乙酰半胱氨酸促进药物代谢产物排出;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的肝衰竭,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强龙进行免疫调节。支持治疗是基础,要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肝脏负荷,提供高糖、低脂、低蛋白且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支持。补充新鲜血浆、清蛋白以改善微循环、预防脑水肿,同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预防和控制感染。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出现脑水肿和肝性脑病,可使用甘露醇、高渗盐水、巴比妥类药物和低温疗法降低颅内压;为预防出血,可短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出现腹水时,可联合应用利尿剂。人工肝支持治疗如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能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清除毒素和炎症介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对于病情严重、经内科及人工肝治疗无效的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供体短缺、手术及术后排异等问题。
肝衰竭处理需多学科协作,患者应尽早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