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房快速、无序的收缩,导致心悸、气短等症状,并可能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其核心问题在于心脏电信号紊乱,使心房失去有效泵血功能,长期未控制会显著增加血栓和心力衰竭风险。
-
疾病本质与表现
房颤时,心房电信号异常导致每分钟350-600次无规律颤动,取代正常心跳。患者常感到心慌、胸闷、乏力,部分人可能出现头晕或晕厥。症状严重程度因心室率快慢而异,快速型房颤心悸更明显,缓慢型可能伴随黑蒙。 -
主要病因与风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常见诱因,甲状腺功能亢进、高龄或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导致。年龄增长是不可逆的风险因素,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
潜在危害与并发症
房颤最大的风险是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后易引发脑栓塞(中风)。长期心率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部分患者会合并心绞痛或猝死。 -
治疗与管理重点
治疗目标包括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药物(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是基础,严重时需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患者需定期监测,管理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并避免酗酒、熬夜等诱因。
早期识别房颤症状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若出现持续心悸或不明原因疲劳,建议尽早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