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心痛在中医学中是卒心痛的轻症表现,多由胸阳虚损、气阴不足或痰瘀阻痹引发,表现为胸痛胸闷、放射性疼痛且持续时间较短(3-5分钟内缓解)。其症状类似西医学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
中医病因
厥心痛的核心病机为心脉痹阻,常见诱因包括胸阳虚衰、寒凝血瘀、痰浊阻滞及气滞血瘀等。患者平素可有心脏疾患基础,受寒、情绪波动、劳累或暴饮暴食时易诱发。症状如胸痛连及左肩臂内侧,伴压迫感、憋闷或紧缩,部分患者出汗甚至濒死感。 -
西医关联疾病
根据症状表现,厥心痛多对应现代医学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血栓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需通过心电图(如ST段下移)、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鉴别。 -
诊断与鉴别
诊断时需结合典型胸痛发作特点:中老年患者常见,劳累或情绪刺激诱发;疼痛持续时间短且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需排除胸痹心痛(病情更稳定)、胃脘痛(与饮食相关)、脏躁(青壮年女性情绪障碍引发)及真心痛(疼痛持续>15分钟且硝酸甘油无效)。 -
治疗与调护
辨证论治时,阴寒证需温阳散寒,痰浊证应祛痰通络,气滞血瘀则活血化瘀;危急情况需回阳救逆。日常调护强调避免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戒烟限酒,并监控基础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厥心痛的诊断与治疗需紧密依托现代医学检查,确保早期识别急性病变风险,同时结合中医缓解策略减轻症状。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心源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