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传导束受累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症状,常见病因包括脊髓肿瘤、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脱髓鞘疾病、脊髓血管病及外伤,典型表现如肌无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早期识别对精准诊疗至关重要。
-
脊髓肿瘤和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运动传导束受累常与脊髓或椎管内肿瘤相关,肿瘤压迫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下肢体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肌张力升高,伴随疼痛或温度觉减退,影像学(如MRI)有助于明确病灶位置和性质。 -
多发性硬化症(MS)
该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疾病常累及运动传导束,导致髓鞘脱失。患者可能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肌力减退及深浅感觉分离,MRI显示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常见于脑室周围及脊髓白质。 -
急性脊髓炎和脑卒中后遗症
感染或自身免疫攻击可引发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病变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丧失。而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或脑出血若累及皮质脊髓束,可能导致对侧偏瘫,并伴随病理反射阳性。 -
遗传与先天性疾病
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因前角神经元退变引发运动传导障碍,出现近端肌萎缩与肌无力;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可致皮质脊髓束及周围白质损伤,引发渐进性痉挛性截瘫。 -
外伤与继发性损伤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脊髓挫裂伤或出血,直接破坏运动传导通路。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长期压迫亦可影响传导束功能,常需结合MRI与电生理检查确诊。
运动传导束受累症状复杂多样,临床需系统评估结合影像及实验室指标明确病因。若出现不明原因肌无力、持续麻木或行走困难,须及时就医完善鉴别诊断以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