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上报疾控中心的疾病主要包括甲、乙、丙三类共41种传染病,其中甲类(如鼠疫、霍乱)和乙类(如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需严格监测,部分乙类管理按甲类处理(如新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丙类(如流感、手足口病)则需常规报告。
-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和霍乱属于甲类,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致死率,发现后需2小时内上报并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以阻断大规模传播风险。 -
乙类传染病(28种)
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狂犬病等,需24小时内上报。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等虽属乙类,但按甲类管理,体现防控优先级。 -
丙类传染病(11种)
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需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重点关注聚集性病例,防止社区或校园暴发。
及时上报法定传染病是防控的关键,既能追踪疫情趋势,也能快速调配医疗资源。公众若发现疑似病例应配合医疗机构完成上报流程,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