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线上买药虽然便捷,但存在身份验证漏洞、医保基金监管难度大、政策标准不统一及技术适配不足等四大弊端。
身份验证漏洞导致资金流失风险
医保线上购药常因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不完善,未强制要求人脸识别或证件核验,使得冒用他人医保账户购药的现象频发。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医保卡信息虚构复诊需求,甚至伪造处方套取资金,加剧了医保基金的流失风险。线上平台的审核机制薄弱,未与医院诊疗记录实时同步,导致重复购药或非本人使用情况难以追踪。
医保基金监管面临多重挑战
由于互联网医疗数据的分散性,诊疗记录与药品销售数据难以实时对接,监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参保人的实际就医行为。部分地区的政策允许线上购药突破常规医保限制,如扩大处方药使用范围或延长药量周期,这为“假处方”“多开药”提供了操作空间。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使得稽查取证困难,跨区域案件协作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大了基金监管的难度。
政策标准差异引发公平性问题
当前各地对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的范围和标准缺乏统一规范,部分城市扩大支付目录至非常见病或多发病首诊,而另一些地区严格执行复诊限制。药品定价方面同样存在区域性差异,线上药品价格可能显著偏离线下公立医院指导价,导致参保人实际支付成本难以预测,影响就医公平性。医保电子凭证的技术标准尚未全覆盖,部分药店仍未接入线上结算系统,形成服务盲区。
技术适配不足影响用户体验与安全
老年群体在适应线上购药流程中存在“数字鸿沟”,部分平台未优化适老化界面或提供简易操作指引,导致用户流失。第三方电商平台与医保系统对接过程中,存在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能出现订单信息错漏或交易中断。更重要的是,部分地区的医保电子凭证注册流程复杂,需多次刷脸验证,降低了老年用户对数字服务的信任度,同时也为身份冒用留下隐患。
尽管医保线上购药提升了购药效率,但其隐藏的系统性风险需通过强化身份验证、统一监管标准、完善技术底层架构等方式逐步化解,才能保障参保人权益及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