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分为两个部分(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是因其设计初衷兼顾个人医疗资金积累与群体互助共济功能。个人账户归参保人所有,用于日常门诊、购药等小额支出;统筹账户由全体参保人共享,承担住院、大病报销等风险分摊责任。这种“统账结合”模式既保障个人医疗自主权,又通过集体力量化解高额医疗费用风险。
-
个人账户:个人专属的医疗储蓄池
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的部分划拨,余额可结转或继承。主要用于支付医保目录内门诊费用、药店购药等,减轻日常医疗负担。部分城市允许家庭共济使用,提升资金灵活性。 -
统筹账户:社会共济的“安全网”
资金由单位缴费大头构成,实行专款专用。覆盖住院费用、慢性病门诊及大病报销,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合规费用按比例报销,体现“健康人帮病人”的互助原则。 -
双账户协同作用
个人账户管理小额支出,避免滥用公共资源;统筹账户应对大额风险,防止“因病致贫”。部分地区试点改革,逐步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强化统筹基金保障能力,如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
特殊情形说明
城乡居民医保通常无个人账户,仅设统筹基金;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可选择是否建立个人账户。金融账户(如社保卡银行功能)与医保账户无关,需注意区分。
合理规划两个账户的使用能最大化医保效益。日常小病优先使用个人账户,大病治疗及时申请统筹报销,同时关注地方政策调整(如门诊报销范围扩大),确保权益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