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外形特点可根据其功能与位置进行分类描述,具体如下:
一、按功能分类
-
切牙
-
位于口腔前部,上下颌各4颗,呈扁平状,边缘锋利,主要用于切割食物。
-
牙冠形态多样,包括梯形、楔形、三角形等,切缘与牙冠长径比约为1:1。
-
-
尖牙(犬牙)
-
位于口角处,上下颌各2颗,呈锥形或三角形,牙尖长而粗大,主要用于撕裂食物。
-
牙冠边缘较厚,邻面接触区形成舌区离切角,牙颈部较直。
-
-
前磨牙
-
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颌各4颗,呈立方形,有一个中央牙尖,主要用于辅助撕裂和磨碎食物。
-
牙冠表面有沟槽,咬合面多为五边形或四边形,牙根多为单根或双根。
-
-
磨牙
-
位于口腔后部,上下颌各4-5颗(含4颗智齿),呈大型立方形,表面有大量牙尖和窝沟,主要用于研磨食物。
-
牙冠体积最大,近远中径宽于舌径,根尖较直或偏向舌侧。
-
二、其他形态特征
-
牙冠结构 :切牙、前磨牙的唇面呈梯形,舌面为三角形;尖牙、磨牙的唇面接近楔形。
-
牙根特征 :切牙、前磨牙为单根,直且粗壮;磨牙多为双根,弯曲且分叉。
-
咬合面 :包含4-5个牙尖,排列呈阶梯状,有助于食物的精细研磨。
-
颜色 :正常牙齿为淡黄色,表面色素沉着可能使其变黄。
三、发育与替换
人类牙齿分为乳牙(20颗)和恒牙(28-32颗),乳牙在儿童期被恒牙替换。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复杂化,例如磨牙的研磨效率高于早期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