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24小时内不能吐口水,核心原因是避免破坏牙槽窝内的血凝块,防止出血、感染及干槽症等并发症。血凝块是伤口愈合的关键屏障,吐口水产生的负压可能导致其脱落,引发剧烈疼痛并延长恢复时间。
- 血凝块保护机制:拔牙后牙槽窝会形成类似“嫩豆腐”的柔软血凝块,覆盖创面并隔离细菌。24小时内血凝块尚未稳固,吐口水或漱口会直接冲走它,暴露骨组织并增加感染风险。
- 负压危害:吐口水时口腔内压力变化会拉扯血凝块,轻则渗血,重则引发干槽症(表现为剧烈疼痛、灰白色创面及口臭),需专业处理才能缓解。
- 替代处理建议:口腔内血水或唾液应轻轻吞咽,避免用力吐出。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但仍需避免吮吸、吸烟等刺激行为。
- 特殊人群注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需谨慎,凝血功能较差者可能出血时间更长,需严格遵循医嘱。
拔牙后护理直接影响愈合效果,24小时内的小心翼翼能换来后续快速恢复。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