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不能吐口水,主要是因为吐口水的动作会产生负压,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或延迟伤口愈合。频繁吐口水还会刺激伤口,增加感染风险。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血凝块脱落风险
拔牙后,伤口处会形成血凝块保护创面。吐口水时的吸吮动作会产生负压,容易使血凝块移位或脱落,导致伤口暴露,引发疼痛或出血。 -
干槽症风险增加
血凝块脱落后,牙槽骨可能直接暴露在口腔环境中,细菌侵入后会引发干槽症(一种剧烈疼痛的炎症),严重影响愈合进程。 -
延迟愈合
吐口水会反复牵拉伤口,干扰凝血过程,甚至导致轻微出血,延长恢复时间。 -
感染风险升高
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吐口水的动作被带入伤口,尤其当唾液混合血液时,更易滋生细菌。
拔牙后应避免吐口水,尽量让唾液自然流出或用纸巾轻拭。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吸烟或使用吸管,以减少对伤口的刺激。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