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以适当吐口水,但频繁吐口水会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出血或感染。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咽下口水,避免用力吮吸或频繁吐口水,以保护血凝块和促进愈合。
-
为什么拔牙后口水增多?
拔牙后口腔受到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口水有助于清洁口腔,但过多或频繁吐出会干扰伤口恢复。 -
吐口水的风险
- 破坏血凝块:用力吐口水可能使血凝块脱落,导致“干槽症”(剧烈疼痛和延迟愈合)。
- 增加出血:吮吸或吐口水产生的负压可能引发创口再次出血。
- 感染风险:频繁吐口水可能将口腔细菌带入伤口,影响愈合。
-
正确处理口水的方法
- 自然吞咽:尽量让口水自然流到咽喉后轻轻咽下,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 避免吮吸动作:如使用吸管、吸烟等行为均需避免,以防血凝块移位。
- 冷敷缓解:若唾液分泌过多,可用冰袋冷敷脸颊,帮助减少分泌。
-
何时需就医?
如果口水带有大量鲜血、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味,可能是感染或干槽症的征兆,应及时联系医生。
拔牙后24小时内尤其要注意减少吐口水,保持口腔清洁可改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方式(如24小时后淡盐水漱口)。耐心护理伤口,通常3-5天后不适感会逐渐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