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社保基数10400元和5000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养老金
-
10400元基数:
- 基础养老金 = 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 假设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X元,则基础养老金 = X × (1 + 1) ÷ 2 × 缴费年限 × 1%
-
5000元基数:
- 基础养老金 = 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 假设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Y元,则基础养老金 = Y × (1 + 0.5) ÷ 2 × 缴费年限 × 1%
从公式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也越高。
2.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10400元基数: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缴费基数 × 8% × 12 × 缴费年限
- 假设缴费年限为15年,则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10400 × 0.08 × 12 × 15
-
5000元基数: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缴费基数 × 8% × 12 × 缴费年限
- 假设缴费年限为15年,则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5000 × 0.08 × 12 × 15
显然,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也越多。
3. 个人养老金
-
10400元基数:
- 个人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假设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则个人养老金 = 10400 × 0.08 × 12 × 15 ÷ 139
-
5000元基数:
- 个人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假设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则个人养老金 = 5000 × 0.08 × 12 × 15 ÷ 139
缴费基数越高,个人养老金也越高。
4. 退休后的养老金
-
10400元基数:
- 退休后的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养老金
- 退休后的养老金 = (X × (1 + 1) ÷ 2 × 15 × 1%) + (10400 × 0.08 × 12 × 15 ÷ 139)
-
5000元基数:
- 退休后的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养老金
- 退休后的养老金 = (Y × (1 + 0.5) ÷ 2 × 15 × 1%) + (5000 × 0.08 × 12 × 15 ÷ 139)
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越高。
5. 回本时间
-
10400元基数:
- 回本时间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 假设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 (X × (1 + 1) ÷ 2 × 15 × 1%) + (10400 × 0.08 × 12 × 15 ÷ 139),则回本时间 = (10400 × 0.08 × 12 × 15) ÷ [(X × (1 + 1) ÷ 2 × 15 × 1%) + (10400 × 0.08 × 12 × 15 ÷ 139)]
-
5000元基数:
- 回本时间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