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有钱仍需自费,主要因为医保报销存在目录限制、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政策约束,并非所有费用都能全额覆盖。 关键原因包括:自费项目超出医保目录、起付线以下费用需个人承担、报销比例外的自付部分,以及非定点机构或特需服务产生的额外费用。
-
医保目录外的自费项目
医保仅覆盖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三大目录内的费用。例如进口药、美容整形、高端体检等未纳入目录的项目需全额自费。部分乙类药品需先自付一定比例再按比例报销。 -
起付线与报销比例限制
医保设有起付线(如住院1500元),未达起付线的费用需自行承担。超过部分按比例报销(通常70%-90%),剩余部分仍需自费。例如总费用1万元,起付线1500元后按80%报销,患者需支付1500+(8500×20%)=3200元。 -
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的区别
个人账户余额可用于支付目录内自付部分,但余额不足时需现金补足。统筹基金仅报销达到起付线后的合规费用,且年度有封顶线(如当地平均工资6倍),超限部分自费。 -
异地就医与特需服务的额外成本
异地就医可能因结算政策差异导致报销比例降低或部分费用需垫付。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非基础医疗服务通常不纳入报销范围。
提示:就医前可通过医保局官网查询目录及报销政策,优先选择定点机构,合理规划医疗支出。若对费用明细有疑问,建议及时核对医保结算单或咨询当地医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