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内关、膻中、心俞)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心绞痛并改善心脏功能,需配合西医治疗且由专业医师操作。
-
核心穴位与操作
主穴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配穴根据证型加减:血瘀加血海、三阴交,气滞加太冲,痰浊加丰隆。毫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疗程。电针疗法以疏密波刺激内关、郄门等穴,增强疗效。 -
辅助疗法选择
- 耳针:贴压心、胸、交感等耳穴,每日按压3-5次,双耳交替。
- 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注射内关、心俞,每穴0.5-1ml,隔日1次。
-
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将冠心病归为“胸痹心痛”,分型论治:痰浊闭阻型需化痰通络,气滞血瘀型侧重活血化瘀,心阳不足型强调温阳益气。针灸结合中药(如柴苓汤、丹参滴丸)可标本兼顾。 -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避免情绪激动与劳累,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就医。针灸仅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支架或搭桥手术。
提示: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坚持疗程并定期复查,配合饮食调节(低盐低脂)及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