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在中医中称为“尿浊”“虚劳”或“精气下泄”,其核心病机与脾肾亏虚、精微不固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蛋白质作为人体精微物质,本应被脾肾固摄,若脾失健运、肾气不足,则精微下注形成蛋白尿,常见于水肿、疲劳或脏腑功能失调者,需辨证施治调理根本。
-
病因病机:中医将蛋白尿归因于脾肾肺三脏功能失调。脾虚则水湿内停,肾虚(阴虚或阳虚)则精关不固,肺气不足则水道失调,三者均可导致精微物质外泄。例如,肾阴虚者多见潮热盗汗,肾阳虚者畏寒肢冷,脾虚者常伴食欲不振、乏力。
-
辨证分型与治疗
- 脾肾亏虚型:表现为浮肿、倦怠,方用防己黄芪汤或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肾。
- 肾阴虚型:伴五心烦热、失眠,常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
- 肾阳虚型:见腰膝酸冷、夜尿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温阳利水。
- 湿热型: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以五味消毒饮清热利湿。
-
特色疗法:中医强调活血化瘀(如益母草、丹参)贯穿治疗全程,改善肾络瘀阻;同时注重调理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寒湿侵袭。
提示:蛋白尿需结合西医检查明确病因,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