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并非全是个人账户支付,而是由医保统筹支付和个人账户支付共同构成。统筹支付用于报销住院、大病等费用,个人账户则主要用于门诊、购药等小额支出。两者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有本质区别,共同构建了医保的"双账户"保障体系。
-
医保统筹支付才是主力
医保基金的大头是统筹账户,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主要用于报销住院费用、手术费、大病治疗等"高额刚需"医疗支出。例如住院费用超过起付线后,通常能报销70%-90%,这部分直接由统筹账户支付,无需动用个人账户。 -
个人账户的定位是"补充支付"
个人账户资金来自个人缴费(职工医保)或政府补贴(居民医保),主要用于门诊挂号、药品自付部分等小额支出。它的特点是灵活可控,但并非医保的主要支付方式。部分地区还允许用个人账户为家人支付医疗费用或购买商业保险。 -
误解源于日常接触场景
人们容易认为"医保全是个人账户支付",是因为门诊、药店购药等高频消费直接刷医保卡(使用个人账户),而住院等大额报销由医院系统自动结算,个人感知较弱。实际上,2022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中,统筹账户占比超80%。
医保支付是"双轨并行"的智慧设计:统筹账户保大病、托底线,个人账户管小病、增便利。合理使用两者,才能最大化医保保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