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准入谈判是医保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就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及价格进行协商的机制,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可及性,并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基本定义与背景
-
核心目标
通过谈判确定药品的支付标准(通常等同于药品价格),平衡医保基金负担与患者用药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
适用范围
主要针对独家药品(2018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药品)及部分高成本药品,通过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力影响市场定价。
二、核心机制与原则
-
谈判原则
-
价值导向 :基于药品临床价值、质量可控性和供应保障性综合评估,而非单纯追求低价。
-
以量换价 :通过医保覆盖量与药企协商降价,例如连续协议期达8年的谈判药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未达8年但使用量大的品种可触发降价。
-
-
定价方法
- 参考国内外市场价格、药品成本及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采用“负担比例分担”原则,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三、实施效果与意义
-
对患者的影响
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经济负担,尤其对重大疾病用药患者意义重大。
-
对医保基金的影响
通过集中采购和谈判,降低药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
对药企的影响
促进药品创新与质量提升,推动医药行业向价值导向转型。
四、典型案例
-
药品纳入医保 :如2017年谈判准入的曲妥珠单抗、奥西替尼等创新药,通过谈判以较低价格纳入医保,显著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
续约规则 :2023年新规对谈判药续约设定了8年门槛,未达8年但使用量大的品种可享降价优惠。
医保准入谈判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了药品价格、医保基金和患者的三方平衡,是现代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