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病理征是脊髓受损后出现的特征性神经功能障碍,核心表现为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包括肌张力变化、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关键体征。 其严重程度与损伤平面、类型直接相关,早期识别可显著改善预后。
-
运动功能障碍: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减退或消失,初期多呈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后期转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完全性损伤者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损伤可保留部分自主运动能力,如中央型损伤上肢症状重于下肢。
-
感觉异常: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减退或消失,分布符合损伤节段。典型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部分病例出现感觉分离(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仅痛温觉丧失)。根性疼痛常见于神经根受压。
-
病理反射与自主神经症状: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等病理反射阳性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失禁,肠道控制异常。高位损伤(C4以上)可致呼吸肌麻痹,胸腰段损伤多引发截瘫。
-
临床分型与特殊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和对侧痛温觉丧失;脊髓中央综合征上肢症状突出;圆锥损伤以会阴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ASIA分级(A-E)是评估损伤程度的核心标准。
脊髓损伤病理征的精准评估需结合影像学与动态神经功能检查,早期康复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残存功能。 若出现上述体征,应立即制动并就医,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