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食症是一种中医病证名,主要表现为下咽困难、胸腹胀痛、吐酸水等症状。
病因
- 七情失调:忧思恼怒等情绪因素导致肝郁气滞,脾虚生痰,痰气交阻于食道,形成噎膈。
- 饮食所伤:嗜酒无度,过食肥甘辛辣,导致痰热内生,阻于食道,或津伤血燥,食管干涩,形成噎膈。
- 年老肾虚:肾阴不足,食管失于濡养,或肾阳衰微,中气衰败,升降失司,形成噎膈。
临床表现
- 吞咽梗阻: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胸膈痞闷隐痛。
- 大便艰涩:口干咽燥,形体逐渐消瘦。
- 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出,甚则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矢,或吐咖啡色液体。
- 面色晄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
辨证施治
- 痰气交阻证:理气开郁、化痰润燥,用启膈散。
- 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结行瘀,用通幽汤。
- 津亏热结证:滋养津液,用五汁安中饮。
- 气虚阳微证:补气温阳,用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饮食保健
- 饮食:以补养为主,宜细软、多汁。阴虚者宜用豆浆、甲鱼等,阳虚者宜用瘦猪肉、羊牛肉等。忌食生冷瓜果,辛辣、煎烤、及烟酒刺激之品。
- 保健: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大便通畅,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安排活动量。
膈食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注意饮食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