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分解住院是指医疗机构将患者一次完整的住院治疗过程人为拆分为多次住院的行为,主要整改措施包括强化智能监控、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违规惩处力度。这类行为不仅增加患者负担,还造成医保基金浪费,必须通过系统性措施予以规范。
-
智能监控系统升级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住院频次、费用异常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触发式"预警模型,自动识别分解住院可疑案例。重点监控短期内同一患者多次住院、相同诊断重复入院等12类高风险情形。 -
DRG付费方式改革
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将住院治疗全过程打包计价。通过预付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医院分解住院的经济诱因,2024年已在全国71%的统筹地区完成DRG/DIP支付方式全覆盖。 -
飞行检查常态化
组建专业稽查队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开展突击检查。2023年全国共查处分解住院违规案例1.2万件,追回基金21.3亿元。 -
医务人员信用管理
建立医保医师信用档案,对参与分解住院的医务人员实施扣分管理。累计扣分达12分者暂停医保处方权1年,违规记录纳入职称评聘负面清单。目前已有4300余名医师被纳入信用惩戒。 -
患者知情权保障
要求医疗机构在办理入院时出具《住院治疗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预计治疗周期和费用。开通12393医保服务热线,患者遭遇不合理分解住院时可随时投诉举报,核查属实的可获得举报奖励。
随着医保基金监管条例的深入实施,通过"科技+制度+惩处"的三维治理模式,分解住院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建议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主动保留收费凭证,发现异常收费及时向参保地医保部门反映,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