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手术需要采取三级防护措施,包括标准防护、额外防护和特殊防护,以最大限度降低医患感染风险。医护人员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严格实施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
标准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于所有医疗操作的基础防护,包括:- 穿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隔离衣
- 使用护目镜或面罩防止体液飞溅
- 规范处理锐器及医疗废物
- 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
额外防护(二级防护)
针对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高风险操作(如缝合、穿刺等)增加:- 双层手套及防水手术衣
- 鞋套与一次性帽子
- 负压手术室(条件允许时)
- 术后器械专用消毒流程
-
特殊防护(三级防护)
为开放性手术或大量出血场景设计,需叠加:- 正压头罩或全面式呼吸防护装置
- 防穿刺手术鞋
- 术前抗病毒药物预防(职业暴露后)
- 术后环境终末消毒与监测
艾滋病手术防护的核心是“普遍预防”原则,即视所有患者为潜在传染源。通过分级措施阻断血液、体液传播路径,既能保护医护人员,也能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建议医疗机构定期开展防护培训并更新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