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保支付的主要方式包括:
-
按病种付费(DRG/DIP模式):这是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已覆盖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统筹区域和符合条件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
总额预付制:由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年度总额预算,医保机构在支付时以这个预算数为最高支付限额,无论实际医疗费用如何,都以此预算数作为支付的最高限度。
-
按服务单元付费:医保机构按预先确定的住院床日费用标准支付住院病人每日的费用,按预算规定的每次费用标准支付门诊病人费用。
-
按人头付费:由医疗保险机构制定每一门诊人次或者每一住院人次的费用偿付标准,然后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服务人次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
-
按项目付费:这是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医保基金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数量进行支付。
这些支付方式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质效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病种付费(DRG/DIP模式)
-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分别对不同级别定价,按这种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 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根据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将病例分为不同的组别,根据组别的分值和权重进行支付。
总额预付制
- 优点:能够强制性控制医疗费用,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缺点: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削减,以控制成本。
按服务单元付费
- 优点:能够鼓励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为支付标准是固定的,与实际花费无关。
- 缺点: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数量上进行控制,以控制成本。
按人头付费
- 优点:能够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因为支付标准是按照服务人次计算的。
- 缺点: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质量上进行控制,以控制成本。
按项目付费
- 优点:简单便捷,能够根据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支付。
- 缺点:容易导致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过度医疗行为,以及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没有充分体现等问题。
这些支付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