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防治需采取“农业管理+药物控制”的综合策略,核心是减少菌源、科学肥水管理、精准用药。高温高湿环境下,该病易通过菌核传播,导致叶鞘腐烂、减产甚至绝收。关键防治亮点包括:打捞菌核降低初始菌源、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性、分蘖至抽穗期选用井冈霉素或复配剂(如纹曲宁)重点防控。
-
农业防治
- 菌核清理:春耕时打捞田间浪渣并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 肥水调控:基肥足、追肥早,避免偏施氮肥;采用“浅水分蘖、晒田控湿、湿润孕穗”的水层管理,抑制病菌蔓延。
- 品种与密植:选择抗病性强、株型紧凑的品种,合理稀植以改善田间通透性。
-
化学防治
- 关键时期:分蘖盛期至抽穗前是防控重点,病丛率达20%时立即施药。
- 药剂选择:优先使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复配剂如井冈·蜡芽菌或三唑类(己唑醇、戊唑醇)可延长持效期,但需注意唑类药剂可能抑制抽穗,避免超量使用。
- 施药技巧:药液喷施稻株中下部,无人机作业需确保水量充足(45公斤/亩),田间保持浅水层。
-
生态辅助措施
- 稻鸭共育:分蘖期放养雏鸭(10-20只/亩),通过取食活动减少病菌和杂草。
- 生物多样性:田埂种植芝麻或香根草,吸引天敌并降低田间湿度。
总结:纹枯病防治需贯穿水稻生长全程,结合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农户应定期巡查,发现病斑及时处理,轮换用药以避免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