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迎来重大调整,新增91种药品覆盖肿瘤、慢性病等急需领域,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报销比例显著优化:甲类药100%报销(639种)、乙类药70%-90%报销(2520种),丙类药需完全自费(超15万种)。门诊与住院报销比例同步提升,慢性病报销最高达95%,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达60%-90%,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一、药品目录分类与报销规则
- 甲类药品:临床必需、价格低,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医保全额报销,共639种。
- 乙类药品:疗效好但价格较高,如靶向药、新型降糖药,需自付10%-30%,剩余部分按70%-90%报销,共2520种。
- 丙类药品:创新药、进口药等,超15万种需完全自费,但部分可通过商业保险补充。
二、重点保障领域与新增药品
新增药品聚焦肿瘤(26种)、慢性病(15种)、罕见病(13种)等,如肺癌靶向药舒沃替尼、宫颈癌免疫药卡度尼利单抗。谈判药品通过大幅降价纳入,叠加报销后患者负担降低超500亿元。
三、报销比例优化亮点
- 门诊报销:基层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60%-90%;慢性病门诊年度限额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报销达70%。
- 住院报销:一级医院职工医保报销85%-95%,居民医保75%-85%;大病保险支付60%,年度限额25万元。
- 特殊群体:退休人员门诊报销比例额外提高10%,65岁以上老人住院护理费每日补偿10元。
2025年医保改革通过扩大目录、提高报销比例,构建了更全面的保障体系。建议参保人优先选择目录内药品,并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政策,最大化享受医保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