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的防治需要结合农业管理措施和药剂防治,以下是综合防治方案的核心措施:
一、品种选择
-
抗病品种 :种植北京德农郑单958、农大108、鲁单50、鲁单981等抗病品种,这些品种通过育种筛选,对青枯病具有天然抵抗力。
-
基因工程品种 :如掖单13、中单2号等,部分基因工程品种也具备抗青枯病特性。
二、种子处理
-
包衣剂 :使用含杀菌成分(如咯菌腈、戊唑醇)和微量元素的种衣剂,覆盖种子量1/40-1/50,可有效预防病原菌侵染。
-
消毒处理 :播种前用多菌灵、甲霜灵等药剂浸泡种子,或用72%硫酸链霉素喷雾消毒。
三、田间管理
-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玉米,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
土壤管理 :收获后深耕翻土,减少病残体残留;雨季排水防涝,增强根系吸收能力。
-
施肥管理 :每亩施用3000-4000kg优质腐熟农家肥,配合13-15kg纯氮和8-10kg硫酸钾,提高植株抗病力。
四、药剂防治
-
预防用药 :喇叭口期喷施25%叶枯灵+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
-
发病治疗 :发现零星病株时,灌根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每株500ml;中后期可用代森锰锌或戊唑醇喷雾防治。
五、其他措施
-
清除病残体 :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或深翻土壤销毁病原体。
-
密植调整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植导致通风透光不良。
总结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需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种子处理、土壤管理、合理轮作和药剂防治,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对于严重病害地块,可配合秸秆还田消毒和土壤改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