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需根据其发病周期和药剂作用特点进行精准管理,具体可分为预防性喷药和穗期喷药两个阶段:
一、预防性喷药(关键时期)
-
抽穗前7-10天
稻曲病菌开始侵染前的关键时期,此时稻株抗病性较弱,药剂吸收效果最佳。
- 推荐药剂 :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等。
-
分蘖盛期至拔节期
部分资料建议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进行首次预防性喷药,配合破口期补治。
二、穗期喷药(辅助防治)
-
抽穗后2-3周
抽穗后需进行2-3次喷药,间隔7-10天,或使用电解水溶液维持防治效果。
三、注意事项
-
气象因素 :连续雨天或高湿度天气需提前喷药,避免药剂被冲刷失效。
-
田间监测 :定期检查叶片斑点,发现初期症状(灰白色至淡褐色斑点)需及时处理。
-
药剂选择 :优先选用高效、低毒、易操作的药剂,如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等。
总结
防治稻曲病的核心时期是 破口前5-7天 ,需结合预防性喷药和穗期补治,同时关注气象和田间状况,才能有效控制病害。若已出现症状,需及时调整药剂种类和喷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