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原则上发放给用人单位,再由单位转发给职工,但全国已有7个省份(如上海、福建等)实现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关键差异在于:单位发放时需遵循“产假工资与津贴就高补差”原则,而个人直接领取则简化流程避免截留风险。
生育津贴的本质是产假期间的工资替代补偿,其发放规则由各地医保政策决定。用人单位需正常缴纳生育保险且职工符合产假条件方可申领,计算方式统一按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折算日薪×产假天数。财政供养人员(如公务员)不享受生育津贴,由原渠道发放工资。
若津贴低于职工原工资标准,单位必须补足差额;高于则不得克扣。灵活就业人员、失业者等群体通常不纳入生育津贴覆盖范围。2025年最新政策显示,重庆等新增四地已优化发放流程至个人账户,国家医保局鼓励更多地区推行该模式以提升职工获得感。
建议职工通过医保官网或12345热线查询本地政策,留存单位工资发放凭证以备权益核查。用人单位应依法配合申报,确保津贴与工资的衔接透明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