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医院之间的病历尚未实现全国范围互通,但部分省市和医疗机构已通过区域平台、医联体等形式实现有限共享。核心进展包括:电子病历系统覆盖率超98%、跨省调阅成功率不足40%、区块链等技术正试点应用。
-
政策与技术基础
国家卫健委推动建立统一电子病历标准体系,2025年底目标实现跨省互通。北京、浙江等地已试点区域共享,患者授权后医生可调阅外院记录。技术上,区块链和AI助力解决数据安全与标准化难题,例如湖北医联体平台实现病历安全共享。 -
现实障碍
- 数据孤岛:37种不同系统导致“方言”问题,基层医院设备老旧难兼容。
- 利益冲突:医院依赖检查收入,共享可能减少重复开单,部分机构抵触。
- 隐私风险:2024年医疗数据泄露事件增长28%,需平衡便利与安全。
-
患者权益与选择
通过“健康中国”APP可自主授权或撤回共享权限,敏感信息(如艾滋病史)需二次认证。杭州案例显示,共享使重复检查减少62%,但部分患者担忧求职歧视等隐私滥用。
未来,全国电子病历互通将逐步实现,但需攻克标准统一、利益分配等难题。建议患者主动了解授权规则,定期核查数据使用记录以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