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虽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医院可能不推荐的原因包括患者操作风险高、并发症多(如腹膜炎、营养不良)及个体适应性限制。以下是具体分析:
-
操作复杂性与感染风险
腹膜透析需患者或家属自行更换透析液,若操作不规范易引发腹膜炎。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增加细菌感染概率,需严格消毒和护理,对患者教育水平要求较高。 -
营养代谢问题
透析过程中蛋白质流失严重,易导致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因食欲减退或代谢紊乱,难以通过饮食补充足够营养,需额外医疗干预。 -
心血管与血糖波动
透析液中的葡萄糖成分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不利。体液平衡调控不佳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心血管负担。 -
透析效果局限性
部分患者因腹膜功能差异可能出现透析不充分,毒素清除效率低,长期可能引发其他器官损伤,需转为血液透析。
腹透治疗需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依从性及医疗条件。医生通常会根据个体风险收益比选择更合适的替代方案,如血液透析或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