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司马相如(字长卿)是已知最早患有消渴症(即现代糖尿病)的文人。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疾病诊断依据
-
史书记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明确提到:“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汉书·司马相如传》及《说文解字病疏下》进一步解释其症状为“日饮一斗,小便一斗”,与糖尿病典型症状高度吻合。
-
症状表现
消渴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司马相如的“一斗饮一斗尿”正是典型表现。
二、历史影响
-
疾病命名
因司马相如是首位被记载的消渴症患者,古代文人以此命名该病,称“相如病”“长卿病”。
-
文化典故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病中游曲江》中戏称:“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这一典故至今仍被传颂。
三、其他关联因素
-
生活习惯 :司马相如晚年沉溺于酒色,尤其是与卓文君的纠葛可能加重了病情。
-
并发症 :汉武帝时期御医无法有效治疗,其并发症(如肾衰竭)可能是致死原因。
司马相如的消渴症不仅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案例,也成为文化研究的典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