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主要有以下两类,需根据具体证候灵活运用:
一、乌梅丸(总方)
组成 :乌梅(醋渍)、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炮)、蜀椒(出汗)、桂枝(去皮)、人参、黄柏
功效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主治 :
-
蛔厥(腹痛下痢、手足厥冷)
-
厥阴头痛(巅顶疼痛、时发时止)
-
久痢(长期腹泻、虚寒证)
二、四逆汤(基础方)
组成 :附子、甘草、干姜、人参
功效 :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主治 :
-
阳虚厥逆证(手足不温、腹痛、泄利下重)
-
四逆证(手足发凉、脉微欲绝)
三、其他相关方剂
-
柴胡桂枝干姜汤 :适用于半表半里虚寒证(四肢厥冷、口干苦、心下微结)
-
三大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主治上热下寒之肠胃病(恶心呕吐、腹泻)
-
当归四逆汤 :针对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四、辨证要点
-
阳虚寒盛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
虚寒兼虚热 :乌梅丸
-
半表半里 :柴胡桂枝干姜汤
用药思路 :
-
乌梅丸针对蛔厥、厥阴头痛等复杂证候,寒热并调;
-
四逆汤专治阳虚厥逆,回阳救逆;
-
柴胡桂枝干姜汤兼顾虚寒与表证,调和三焦;
-
三大泻心汤针对肠胃热结与虚寒交攻。
(注:具体用药需结合患者体质及症状调整,建议咨询中医师进一步确认。)